作者:大梵天主 日期:2011-08-19 16:07
在下说过:人类是上天创造的,人类历史是整个宇宙大历史的一部分,要符合更高的目的,实现更高的要求。
创造人类:一是,为了让人类超越六道,炼养仙佛,为高级生命升华为超级生命提供舞台;但总体说来,能自拔于污泥之中,实现顿超的人很少;
其二是,为了给下辈子将要上升天国的人,下辈子还能当人的人们消业——这种人占据人类的较大一部分。
当然,准确地说,有些人前世的恶缘需要了断,有些人很坏,也是需要处理一下的;
尤其是现代,许多人实在太坏,造业太多,下辈子也只好淘汰,打入三恶道了事——尽管这不是上天的本意。
因为此种目的,人类历史必然是福祸相杂,苦乐参半。
太平盛世也有,但衰乱岁月,战争年代更是相当之多。
夏商周三代,有德者王,大禹以治水神功,子孙享国四五百年;殷商以契汤醇德,子孙享国六百余年。
周德更盛,后稷、太王,王季,文武周公,列圣相承,以仁义礼智信化成天下,故而享国最久,达八百余载,后代子孙虽失武力,不失位号。
朝廷的稳定基本标志着社会的稳定,三代中国,治世多而乱世少,与其后两千年的中国历史恰成一个对比。这也是人心淳朴所致。
但物极必反,郁郁乎文哉的至文之世,衰敝起来,也只能以秦之极武方可收拾。这就像两宋之极文一变而为有元之极武,也是天道的正常循环。
毋庸讳言,秦取天下多暴——虽然说世变异,成功大。虽然说,这根本就不怨秦始皇帝。
荀子说:“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
秦之先祖皋陶、伯益的确有德,但其后亦有飞廉、恶来等人,虽然忠君,名声却不够好。
其后非子、秦襄公等君,因周之乱据有关中,虽然也算是周室忠臣,可惜他们并没有夏商周三代圣君的大德广誉,沾洽人心,流播天下。
秦穆公号称明君,竟以一百七十七人从死,可见其凉薄。
其后是商鞅变法。
秦孝公身处赤裸裸的兼并的时代,不想低人一等,不想做任人宰割的羔羊,就得做虎狼。要想吃掉别的虎狼还得走极端,于是他任用卫鞅,急刑重法,施行农战,采取彻底的实用主义路线。弃帝王之道,而行霸王之术------与三代的正统思想,与后世的儒家思想渐行渐远。
公正地说,这种背离也是无奈的,为了生存,各个诸侯国都得变法,都得在一定程度上背离先王之道。
其后惠王、武王、襄王、孝文王、庄襄王接手,沿用商君之法,刑名之术,内务耕织,外劝死战,以贪狠强力变诈取天下,急于事功,不顾后患,虽收富强之实,拓土开疆,摧毁了六国国力、军力,但秦国却恶名远扬,被骂为虎狼之国。难以让天下人民心悦诚服。
战国是大争之世,各个诸侯都在扩张,都在蚕食鲸吞。比如齐灭国五十六;晋灭国七十二。数量上比秦还多。天下由别的国家来统一,其它国家的人民也同样不会心服。
不管怎么说,秦之某些先祖确实在道德上有所亏缺,至少是所积不厚。像商鞅诈取魏公子卬,宣太后诈取义渠王,秦昭王诈取楚怀王,白起杀降四十万等等,虽然说事出有因,不能一概而论,毕竟有积恶子孙之嫌。
正如《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所说:
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
综合皋陶、伯益以来历代,秦德较之六国为厚,又远远不及夏商周三代。
上天的解决之道是:让祖龙降生秦国,假手秦国来统一天下。以答报秦之先祖功烈;然后放弃秦国,任由天下变乱,最后让另一个与所有贵族都不相干的平民,来执掌乾坤,重新打造郡县制的中国。
这就是祖龙之后,白龙脚跟脚降生的原因。
这就是秦帝国东南竟会出现了一股强劲天子气的密因(还有几股较弱的天子气,应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