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为什么失败?
发表于 : 2019年 6月 1日 01:39
作者:崔治平 日期:2013-10-12 01:53
...洪杨打到南京为什么建都了?当时清廷方面八旗绿营早已腐化不堪一战...
如果洪杨亲帅主力北伐,一定能拿下北京,可是这时候定都南京,不是把战略主动权拱手让给清廷方面吗?
----------------------
南京虎踞龙盘,周围遍地金帛粮米,正宜夺取,但建都立国,似乎早了些。
太平军沿江直下夺取南京靠的是水师,他们的攻坚能力还有很大问题,如果洪杨亲率主力北伐,后方弃守,就算他们能打到北京城下,恐怕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顿兵坚城之下,水土不服,粮秣不济,虏骑四合,外无援兵,乾坤一掷,恐非万全之策也。
洪杨失败,主要是个人素质不行,目光短浅,缺乏雄才大略。
挡不住享乐的诱惑,很早就丧失了进取心,离刘邦、朱元璋差得太远。朱元璋建节应天,就没有失去战略主动权。夺取内地后,八次北征蒙古,进取心是何等的强烈?反观洪秀全,从1853年进入天京到1864年死去,11年中竟从未迈出过天京城门一步。二人简直无从比较。
他们既没有搞好内政,也没有搞好外交。打仗也没有章法。
搞好内政,打土豪分田地,可以得人死力,进退裕如,而不是愚蠢的将整个士大夫阶层乃至普通民众,都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如果会搞外交,争取作壁上观的列强,大量购买洋枪洋炮,清军岂堪一击耶?
在军事上,应该谋定而后动、集中兵力摧敌主力,而不是四面出击。有人认为,洪杨最好是先去肘腋之疾:
“先摧毁威胁天京的江南、江北大营(时两大营兵力不足三万人),然后以天京为中心,上取武汉、九江、安庆,下取上海、苏、杭,建立巩固的江南根据地,最后再挥师北伐,与清廷争夺天下,也许会取得刘邦、朱元璋的胜利。”
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
湘军兵少,高峰时才12万左右,而太平军动辄可以纠集五六十万的兵力,湘军虽是劲敌,并不足畏。
太平天国运动刚开始是正义的,是千百万穷苦农民为了生存,为了追求公正发起的革命运动,虽然采用的是邪教形式(像红巾军),也无伤大雅。
1852年,太平天国发布的《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说清政府:
“凡有水旱,略不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
非常真实,大清国腐烂透顶,应该被革命。但问题是你不能变成他,使自己的正义性大打折扣。
...洪杨打到南京为什么建都了?当时清廷方面八旗绿营早已腐化不堪一战...
如果洪杨亲帅主力北伐,一定能拿下北京,可是这时候定都南京,不是把战略主动权拱手让给清廷方面吗?
----------------------
南京虎踞龙盘,周围遍地金帛粮米,正宜夺取,但建都立国,似乎早了些。
太平军沿江直下夺取南京靠的是水师,他们的攻坚能力还有很大问题,如果洪杨亲率主力北伐,后方弃守,就算他们能打到北京城下,恐怕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顿兵坚城之下,水土不服,粮秣不济,虏骑四合,外无援兵,乾坤一掷,恐非万全之策也。
洪杨失败,主要是个人素质不行,目光短浅,缺乏雄才大略。
挡不住享乐的诱惑,很早就丧失了进取心,离刘邦、朱元璋差得太远。朱元璋建节应天,就没有失去战略主动权。夺取内地后,八次北征蒙古,进取心是何等的强烈?反观洪秀全,从1853年进入天京到1864年死去,11年中竟从未迈出过天京城门一步。二人简直无从比较。
他们既没有搞好内政,也没有搞好外交。打仗也没有章法。
搞好内政,打土豪分田地,可以得人死力,进退裕如,而不是愚蠢的将整个士大夫阶层乃至普通民众,都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如果会搞外交,争取作壁上观的列强,大量购买洋枪洋炮,清军岂堪一击耶?
在军事上,应该谋定而后动、集中兵力摧敌主力,而不是四面出击。有人认为,洪杨最好是先去肘腋之疾:
“先摧毁威胁天京的江南、江北大营(时两大营兵力不足三万人),然后以天京为中心,上取武汉、九江、安庆,下取上海、苏、杭,建立巩固的江南根据地,最后再挥师北伐,与清廷争夺天下,也许会取得刘邦、朱元璋的胜利。”
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
湘军兵少,高峰时才12万左右,而太平军动辄可以纠集五六十万的兵力,湘军虽是劲敌,并不足畏。
太平天国运动刚开始是正义的,是千百万穷苦农民为了生存,为了追求公正发起的革命运动,虽然采用的是邪教形式(像红巾军),也无伤大雅。
1852年,太平天国发布的《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说清政府:
“凡有水旱,略不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
非常真实,大清国腐烂透顶,应该被革命。但问题是你不能变成他,使自己的正义性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