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欧美政治学名著泛读
发表于 : 2019年 5月 25日 16:00
楼主:大梵天主 时间:2017-08-06 18:22:19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科学,主要探讨政治原理与政治规律。亚里士多德说,伦理学研究个人的善,政治学研究群体的善,研究公共利益。因为群体的善或公共利益是最高的善和最高的利益,所以政治学是最重要的科学,“人是政治的动物”。法国政治思想家,主权论的创立者布丹也持有类似观点,他把政治学称作“科学之王子”。列宁则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学一直与神学、哲学、伦理学、法学等交织在一起,奇论叠出,历久不衰,产生过众多的名著。譬如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韩非的《韩非子》、荀况的《荀子》、孟轲的《孟子》等等。这些中国早期思想史上的扛鼎之作,开山之作,实际上也是政治学的重要著作。
西方政治学是从古希腊、罗马开始的。柏拉图的《理想国》、《法律篇》、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西塞罗的《论共和国》等著作,为整个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家们以城邦和共和国为中心,探讨了政治和法学方面几乎所有的重大问题。达到了自然法的高度,达到了混合式国家的深度,其成就不是印度与中华文明所可比拟。
(中国人到宋代才勉强认识了自然法。程颐说“凡一物上有一理”。程颢说“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每中夜以思,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张载说“万物皆有理,若不知穷理,如梦过一生”。他还强调理的客观性,说‘理不在人皆在物’,‘穷理亦当有渐,见物多,穷理多,从此就约,尽人之性,尽物之性’。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了”——他们附会佛家之说,没有认识到自然法的源头——至尊上帝的存在,认识并不深刻。)
楼主:大梵天主 时间:2017-08-06 18:30:51
到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在意识形态领域君临一切,统治欧洲,政治学沦落成了神学的婢女。圣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以上帝的意旨解释一切,鼓吹人的原罪说、神创等级论和君权神授论,主张神权高于王权,教会权力高于世俗权力。政治学中的世俗因素几乎荡然无存。然而在整个中世纪,在百卉摧折、万马齐喑之际,欧洲人在政治理论方面的创新,仍然时有发生。显示了其居民头脑的清晰与思想上的高度敏锐。(似乎与左龙——天女的基因有关)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伟大时期。新时代的思想家们开始以世俗的、理性的、经验的眼光观察世界,解释政治,逐步摆脱了宗教神学和伦理观念对于政治学的束缚。自此之后,欧洲在政治学领域中再一次大放异彩,开始全面引领世界潮流。
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盛期。涌现出了诸如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类近代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大批思想家。他们深化的“自然法理论”,提出的“自然权利思想”、“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论”以及“分权制衡论”等等,以及贯穿于其间的自由、平等、博爱等的价值理念,构成了近代政治学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调。
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的批判精神逐渐衰落,以功利主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观点和实证主义思潮开始流行。边沁、密尔、孔德和斯宾塞等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西方政治学的分支之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也诞生在这一时期。
自19世纪后期开始,西方政治学彻底完成了与哲学和伦理学的分离,成为一个拥有稳定的研究群体,经历着不断发展和变革的一门“新兴”社会学科。
由此开始直到目前,西方政治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这个时期的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
第二个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政治学转变为以“权力”为主要研究方向。
第三个阶段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时代,这个时期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从权力转向政策过程,特别是计量方法和价值中立为根本特征的行为主义政治学开始流行并逐渐占据了优势,其间尽管也有一些政治哲学方面的力作不断问世,但西方政治学在总体上已经进入“政治科学”的时代。偏重技术分析,缺乏宏大叙事。
我们对政治学名著的重读就从霍布斯的《利维坦》开始。
楼主:大梵天主 时间:2017-08-07 16:35:40
作者:白乐天2019 时间:2017-08-07 12:45:14
朝鲜这次要完蛋了吧
----------------------------------------------------
我个人感觉,彻底解决朝鲜问题的时机已经到来。
newphie1:2017-08-08 10:17:09
基辛格先生赶不上毛周,更赶不上兄长,估计他现在还没看到。
大梵天主:2017-08-08 14:26:03
评论 newphie1: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说,“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的判断,放在今天的朝鲜和中国身上,我感觉同样合适。
楼主:大梵天主 时间:2017-08-07 17:04:27
霍布斯
楼主:大梵天主 时间:2017-08-07 17:52:47
托马斯·霍布斯(英语:Thomas Hobbes,1588年4月5日-1679年12月4日),是英国政治哲学家。他遵循F.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路线,创立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完整体系,认为宇宙是所有机械地运动着的广延物体的总和。在近代科学大爆发的时代背景下,他力图以机械运动原理解释人的情感、欲望,提出了“自然状态”理论和自己的国家起源学说,认为国家是人们为了遵守“自然法”订立契约所形成的,是一部人造的机器。当君主可以履行该契约所约定的保证人民安全的职责时,人民应该对君主完全忠诚。
霍布斯著有《论公民》、《论物质》、《贝希莫特》、《论政体》、《利维坦》、《论人》、《论社会》、《对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沉思的第三组诘难》等著作和论文。翻译了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他于1651年所出版的《利维坦》一书,为之后所有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奠定了根基。他反对君权神授,却主张君主专制。他把罗马教皇比作魔王,僧侣比作群鬼,但又主张利用“国教”来管束人民,维护“秩序”。——他的思想对其后的约翰·洛克、孟德斯鸠和让-雅克·卢梭等许多人有深刻影响。
楼主:大梵天主 时间:2017-08-07 18:31:04
早年生涯
霍布斯1588年4月5日生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的马姆斯伯里(Malmesbury)镇。他的父亲因担任邻近教区的牧师不得不离开小镇,所以将自己的三名子女都寄托给了他哥哥法兰西斯照看。霍布斯从四岁开始在马姆斯伯里的教堂接受教育,接着他前往私人学校就读,由一名自牛津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罗伯·拉蒂默教导。霍布斯天赋极佳,自少遍览经史,14时岁便翻译了古希腊悲剧的经典之作,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
在大约1603年15岁时,他被送至牛津的摩德林学院就读。学习中世纪经院派的逻辑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在大学里,霍布斯依着自己的规划学习,很少被其他正规的学校课程所吸引。故直到1608年才取得了学位。——晚年时,他认为这段大学经历没有给他带来任何收益,经院派逻辑和亚里士多德哲学早已成了他憎恶的怪物。
在大学里,他经由院长James Hussee爵士推荐,担任哈德威克男爵卡文迪许之子威廉的家庭教师(亦即后来的德文郡公爵),霍布斯一生中和这一家族的紧密关系也因此而展开。
像后来的卢梭一样,22岁的霍布斯在1610年陪伴年轻的威廉游遍欧洲大陆,也因此有机会比较他在牛津所接受的经院哲学教育,与欧洲大陆科学而具有批判性的研究方式有何不同。当时霍布斯关注的研究领域是古希腊和拉丁文的著作,在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后,他在1628年完成了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翻译,成为第一个将其从希腊文原稿翻译为英文的人。——霍布斯认为修昔底德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纪录清楚显示了民主政府是无法打胜战争和维持长期稳定的,也因此他认为民主制度并不可取。
虽然霍布斯当时曾与一些文艺人士和思想家如弗兰西斯·培根相交,但他在1629年之后才开始扩展自己的哲学研究领域。他的赞助人-德文郡公爵卡文迪许在1628年6月死于瘟疫,公爵夫人不再雇请他。不过霍布斯很快又找到了新工作,担任乔维斯·克利夫顿爵士(Gervase Clifton)之子的家庭教师。霍布斯为了这份工作而长时间留在巴黎,一直到1631年卡文迪许家族又再次雇请他,不过这次教导的对象改为威廉之子了。——在巴黎时,霍布斯得到了笛卡儿等许多知名科学家的欢迎。
接下来七年里霍布斯在教学的同时也不断拓展自己的哲学知识,思考一些主要的哲学辩论问题。他在1636年前往佛罗伦斯旅行,拜访了伽利略。【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 、“现代物理学之父” 、“现代科学之父”。】1636年他在巴黎加入了马兰·梅森等人的哲学辩论团体。从1637年起,他开始自称为哲学家和学者。
楼主:大梵天主 时间:2017-08-07 18:40:34
在巴黎
霍布斯最初有兴趣的研究领域是物体的运动原理,尽管他对这一现象有高度兴趣,但他却不屑以物理学的实验方式进行研究。他自行构想出了一套物理运行的原理,并且终身都在研究这套虚拟的原理。他首先写下了几篇论文阐述这套原理的架构,证明其原理在物理现象的运动上都是可以解释的-至少在运动或机械运行上可以解释。接着他将人类与自然界分隔开来,在另一篇论文里显示了哪些肉体的运动会牵涉到特殊的知觉现象、知识、和感情,以此证明人类的特殊之处。最后他在总结的论文里阐述人类如何形成和参与社会,并主张社会应该避免人们退回"野蛮而不幸"的原始状态。因此他主张肉体、人、和国家这三者的现象应该被一起研究。
霍布斯在1637年回到了祖国英国,当时英国的政治和社会局势动荡不安,霍布斯也无法再专心的进行哲学研究了。不过,在他回到英国的最初几年里所写下的论文集The Elements of Law里,清楚显示了当时他的政治思想还没有被大幅改变,一直要到1640年代英国内战爆发为止。
1640年11月,英国长期国会取代了短期国会,国会与国王间的冲突迅速恶化,霍布斯觉得他的著作可能会招致政治的迫害,因此很快便逃至巴黎,在接下来11年内都没有再返回英国。在巴黎他重新加入了马兰·梅森的辩论团体,同时期他也写下了一篇对于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沉思》一书的批评。
他也逐渐回复原先的研究工作,开始撰写研究的第三部分De Cive,并在1641年11月撰写完毕。虽然他最初只打算私下传阅,但这本书最后仍广泛流传。他接着重新着手研究前两个部分,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研究上。那几年里他除了一篇有关光学的短文(1644年)外便很少发表其他作品。他在哲学界建立起了良好的名声,并在1645年和笛卡尔等人一同被选出以调解有关化圆为方的学术争议。
楼主:大梵天主 时间:2017-08-08 14:48:50
作者:白乐天2019 时间:2017-08-07 22:23:12
这霍普斯先生和小祖龙克伦威尔是同时代的人物,不知道有没有交集
----------------------------------------------------
有啊。帮助克伦威尔的新生政权解决意识形态建设问题的(要不要集权—独裁),就是霍布斯。
霍布斯是后来复辟的查理二世的老师,“在法国混不下去的霍布斯在1651年冬天逃回了英国伦敦。他向克伦威尔政府表示归顺后,被允许在伦敦的福特巷过着隐居的生活,受到政府保护。”
大梵天主:2017-08-08 15:46:50
评论 白乐天2019:霍布斯的来历,师尊没有讲过。他的确是上天给克伦威尔派下来的帮手。看了下文便可知道。
楼主:大梵天主 时间:2017-08-08 14:54:33
【克伦威尔的意识形态建设】2016-12-15 廿氏春秋 摘自 互联网观察
引言:
新生政权都得解决意思形态建设问题,克伦威尔也不例外。帮他完成这件大事的人,居然是查理二世的数学老师,真是凌乱的世界……
正文:
清洗了长老派议员、镇压了国内起义、统一了英伦三岛,只是解决了表面上的问题。克伦威尔还需要面对的深层次问题,那就是关于其政权的意识形态建设问题。
历朝历代的新生政权的首要大事,就是意识形态建设问题,也就是俗称的“政权合法性”的问题。当年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的篡位者矮子丕平,为了解决合法性的问题,搞出影响欧洲上千年的“君权神授”;都铎王朝的开创者亨利七世,为了体现政权合法性,雇佣御用文人把前朝国王理查三世塑造成暴虐变态的暴君(中国各个朝代最爱用这招)。而这两个东西方屡试不爽的合法性建设大杀器对于克伦威尔来说,都不好使!克伦威尔在平等派的胁迫下,砍了查理一世这个'君权神授'的国王,君权神授这招显然不能再用了;把查理一世塑造成暴君也是不可能的,虽然查理一世不是一个好国王,但他却是一个好人,私人品德高尚,既不奢侈,又不淫乱,自从他死后,民间很多人更是将他奉为圣徒。把查理一世说成是暴君,那不是睁眼说瞎话吗?
更为要命的是,克伦威尔自己也陷入了思想上不能自圆其说的窘境。他前半生一直坚信“自由平等民主”的信条,并为此反对国王,出生入死。如今,他自己变成了手握军权以及最高国家权力的那个人,而且他的权力比当年查理一世可是大多了!
反了半辈子独裁者,现在,我,克伦威尔,变成了独裁者!
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克伦威尔被这个问题折磨得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就如同那个勇士斗恶龙的古老传说中,当勇士终于历尽千辛万苦打败了恶龙,解救了村子里的乡亲,却在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的头上长出了角,身上长出了鳞片,而背后拖着一条长尾巴。
楼主:大梵天主 时间:2017-08-08 15:00:11
可是,他能放弃权力归隐田园吗?不,不能!英国需要他,英国的人民需要他!而且他也不敢放弃权力,否则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为审判查理一世立下汗马功劳的荷兰律师多利斯劳斯,晚餐时在自己家里被保王分子刺杀。英国境内仍然到处都是保王分子,查理二世从英格兰的土地上跑掉就是明证。虽然已经征服了爱尔兰和苏格兰,但统治并不稳固,国外的敌人仍然在虎视眈眈,国内也不稳定,新生的英格兰共和国还十分脆弱,随时有被敌对势力颠覆的危险。
在克伦威尔因为手握烫手的权力而饱受内心的煎熬时,一本书给他帮了一个大忙,这本书的作者叫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年4月5日-1679年12月4日),曾经作为流亡中的查理二世的数学老师。在这个朋友转瞬就变成仇敌的动荡年代,仇人身边的人成为自己的恩人也不是太离谱的事。
霍布斯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创始人......他在1628年完成了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翻译...霍布斯认为,修昔底德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纪录清楚地显示,民主政府(雅典)很难维持长期稳定,并且无法战胜与自己实力相当的专制政府(斯巴达),他据此认为民主制度并不可取。
英国内战爆发后,霍布斯的兴趣渐渐转向政治学。在1647年至1648年之间,他短暂地作为流亡中的威尔士亲王(即位前的查理二世)的数学老师。大概也就在这个时期,他决定撰写一本书以阐述政府的重要性和政治混乱所造成的战争。经过艰苦地写作,这本书最终于1651年发表,名字叫做《利维坦,或教会国家和市民国家的实质、形式和权力》。这本书的封面描绘出一个戴着王冠的利维坦巨人,一手持剑、一手持仗,巨人的身体则由无数的人民所构成,令人印象深刻。
楼主:大梵天主 时间:2017-08-08 15:05:18
霍布斯指出:...社会是一群人服从于一个强大的威权之下,而每个个体将刚刚好的自然权利交付给这威权,让它来维持内部的和平、并抵抗外来的敌人。对于国家来说,这个威权就是国家主权,无论是君主制、贵族制或民主制(霍布斯较中意君主制),都必须是一个“利维坦”,一个绝对的威权。
...霍布斯提出的“自然权利”“社会契约论”比洛克和卢梭都早,但是他的理论却是为权威专制政府张目,与人类的美好愿望完全相悖,而洛克和卢梭的理论则完全迎合了人类的美好愿望。因此该书一面世,小清新们的玻璃心碎了一地,该书也受到恶评如潮。与此同时,另外一些人则不吝以最高的赞美献给该书,认为其道出了政治的真谛。无论是赞美还是诋毁,他的书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远远超出同时代的其他所有思想家。
霍布斯的本意是告诫大家,搞民主没前途,还是搞君主制靠谱!但是他的书生不逢时,如果早出现几年,赶在查理一世没死之前,说不定会得到保王党的大力推崇,但是如今英国执政的克伦威尔政府就是典型的权威政府,就是霍布斯所说的利维坦,他的书就好像专门是为克伦威尔辩护的一样。保王党人细细一读,恍然大悟:我们中出了一个叛徒!
不仅流亡的保王党人试图杀掉他,信仰天主教的人也对霍布斯的书大为震怒。这本书虽然拥护君主专制,但其理论归根结底基于“自然权利”,与天主教所主张的君王权力来源“君权神授”相悖,表面上肯定了君主制,但是实际瓦解了封建君主制的权力根基,基本可以理解为君主制的“高级黑”。在法国混不下去的霍布斯在1651年冬天逃回了英国伦敦。他向克伦威尔政府表示归顺后,被允许在伦敦的福特巷过着隐居的生活,受到政府保护。
山中蕉客:2017-08-08 17:07:22
看来霍布斯在西方政治体系中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提出“自然权利”,动摇了“君权神授”的君主制基石了。
大梵天主:2017-08-09 08:13:57
评论 山中蕉客:欧洲人事实上并不相信君权神授,英国人更不相信。他们提倡君主制乃是出于实用的目的。
大梵天主:2017-08-09 08:15:39
评论 山中蕉客:乔治·萨拜因在《政治学说史》中讲过这个问题。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科学,主要探讨政治原理与政治规律。亚里士多德说,伦理学研究个人的善,政治学研究群体的善,研究公共利益。因为群体的善或公共利益是最高的善和最高的利益,所以政治学是最重要的科学,“人是政治的动物”。法国政治思想家,主权论的创立者布丹也持有类似观点,他把政治学称作“科学之王子”。列宁则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学一直与神学、哲学、伦理学、法学等交织在一起,奇论叠出,历久不衰,产生过众多的名著。譬如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韩非的《韩非子》、荀况的《荀子》、孟轲的《孟子》等等。这些中国早期思想史上的扛鼎之作,开山之作,实际上也是政治学的重要著作。
西方政治学是从古希腊、罗马开始的。柏拉图的《理想国》、《法律篇》、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西塞罗的《论共和国》等著作,为整个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家们以城邦和共和国为中心,探讨了政治和法学方面几乎所有的重大问题。达到了自然法的高度,达到了混合式国家的深度,其成就不是印度与中华文明所可比拟。
(中国人到宋代才勉强认识了自然法。程颐说“凡一物上有一理”。程颢说“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每中夜以思,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张载说“万物皆有理,若不知穷理,如梦过一生”。他还强调理的客观性,说‘理不在人皆在物’,‘穷理亦当有渐,见物多,穷理多,从此就约,尽人之性,尽物之性’。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了”——他们附会佛家之说,没有认识到自然法的源头——至尊上帝的存在,认识并不深刻。)
楼主:大梵天主 时间:2017-08-06 18:30:51
到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在意识形态领域君临一切,统治欧洲,政治学沦落成了神学的婢女。圣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以上帝的意旨解释一切,鼓吹人的原罪说、神创等级论和君权神授论,主张神权高于王权,教会权力高于世俗权力。政治学中的世俗因素几乎荡然无存。然而在整个中世纪,在百卉摧折、万马齐喑之际,欧洲人在政治理论方面的创新,仍然时有发生。显示了其居民头脑的清晰与思想上的高度敏锐。(似乎与左龙——天女的基因有关)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伟大时期。新时代的思想家们开始以世俗的、理性的、经验的眼光观察世界,解释政治,逐步摆脱了宗教神学和伦理观念对于政治学的束缚。自此之后,欧洲在政治学领域中再一次大放异彩,开始全面引领世界潮流。
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盛期。涌现出了诸如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类近代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大批思想家。他们深化的“自然法理论”,提出的“自然权利思想”、“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论”以及“分权制衡论”等等,以及贯穿于其间的自由、平等、博爱等的价值理念,构成了近代政治学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调。
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的批判精神逐渐衰落,以功利主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观点和实证主义思潮开始流行。边沁、密尔、孔德和斯宾塞等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西方政治学的分支之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也诞生在这一时期。
自19世纪后期开始,西方政治学彻底完成了与哲学和伦理学的分离,成为一个拥有稳定的研究群体,经历着不断发展和变革的一门“新兴”社会学科。
由此开始直到目前,西方政治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这个时期的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
第二个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政治学转变为以“权力”为主要研究方向。
第三个阶段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时代,这个时期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从权力转向政策过程,特别是计量方法和价值中立为根本特征的行为主义政治学开始流行并逐渐占据了优势,其间尽管也有一些政治哲学方面的力作不断问世,但西方政治学在总体上已经进入“政治科学”的时代。偏重技术分析,缺乏宏大叙事。
我们对政治学名著的重读就从霍布斯的《利维坦》开始。
楼主:大梵天主 时间:2017-08-07 16:35:40
作者:白乐天2019 时间:2017-08-07 12:45:14
朝鲜这次要完蛋了吧
----------------------------------------------------
我个人感觉,彻底解决朝鲜问题的时机已经到来。
newphie1:2017-08-08 10:17:09
基辛格先生赶不上毛周,更赶不上兄长,估计他现在还没看到。
大梵天主:2017-08-08 14:26:03
评论 newphie1: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说,“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的判断,放在今天的朝鲜和中国身上,我感觉同样合适。
楼主:大梵天主 时间:2017-08-07 17:04:27
霍布斯
楼主:大梵天主 时间:2017-08-07 17:52:47
托马斯·霍布斯(英语:Thomas Hobbes,1588年4月5日-1679年12月4日),是英国政治哲学家。他遵循F.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路线,创立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完整体系,认为宇宙是所有机械地运动着的广延物体的总和。在近代科学大爆发的时代背景下,他力图以机械运动原理解释人的情感、欲望,提出了“自然状态”理论和自己的国家起源学说,认为国家是人们为了遵守“自然法”订立契约所形成的,是一部人造的机器。当君主可以履行该契约所约定的保证人民安全的职责时,人民应该对君主完全忠诚。
霍布斯著有《论公民》、《论物质》、《贝希莫特》、《论政体》、《利维坦》、《论人》、《论社会》、《对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沉思的第三组诘难》等著作和论文。翻译了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他于1651年所出版的《利维坦》一书,为之后所有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奠定了根基。他反对君权神授,却主张君主专制。他把罗马教皇比作魔王,僧侣比作群鬼,但又主张利用“国教”来管束人民,维护“秩序”。——他的思想对其后的约翰·洛克、孟德斯鸠和让-雅克·卢梭等许多人有深刻影响。
楼主:大梵天主 时间:2017-08-07 18:31:04
早年生涯
霍布斯1588年4月5日生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的马姆斯伯里(Malmesbury)镇。他的父亲因担任邻近教区的牧师不得不离开小镇,所以将自己的三名子女都寄托给了他哥哥法兰西斯照看。霍布斯从四岁开始在马姆斯伯里的教堂接受教育,接着他前往私人学校就读,由一名自牛津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罗伯·拉蒂默教导。霍布斯天赋极佳,自少遍览经史,14时岁便翻译了古希腊悲剧的经典之作,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
在大约1603年15岁时,他被送至牛津的摩德林学院就读。学习中世纪经院派的逻辑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在大学里,霍布斯依着自己的规划学习,很少被其他正规的学校课程所吸引。故直到1608年才取得了学位。——晚年时,他认为这段大学经历没有给他带来任何收益,经院派逻辑和亚里士多德哲学早已成了他憎恶的怪物。
在大学里,他经由院长James Hussee爵士推荐,担任哈德威克男爵卡文迪许之子威廉的家庭教师(亦即后来的德文郡公爵),霍布斯一生中和这一家族的紧密关系也因此而展开。
像后来的卢梭一样,22岁的霍布斯在1610年陪伴年轻的威廉游遍欧洲大陆,也因此有机会比较他在牛津所接受的经院哲学教育,与欧洲大陆科学而具有批判性的研究方式有何不同。当时霍布斯关注的研究领域是古希腊和拉丁文的著作,在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后,他在1628年完成了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翻译,成为第一个将其从希腊文原稿翻译为英文的人。——霍布斯认为修昔底德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纪录清楚显示了民主政府是无法打胜战争和维持长期稳定的,也因此他认为民主制度并不可取。
虽然霍布斯当时曾与一些文艺人士和思想家如弗兰西斯·培根相交,但他在1629年之后才开始扩展自己的哲学研究领域。他的赞助人-德文郡公爵卡文迪许在1628年6月死于瘟疫,公爵夫人不再雇请他。不过霍布斯很快又找到了新工作,担任乔维斯·克利夫顿爵士(Gervase Clifton)之子的家庭教师。霍布斯为了这份工作而长时间留在巴黎,一直到1631年卡文迪许家族又再次雇请他,不过这次教导的对象改为威廉之子了。——在巴黎时,霍布斯得到了笛卡儿等许多知名科学家的欢迎。
接下来七年里霍布斯在教学的同时也不断拓展自己的哲学知识,思考一些主要的哲学辩论问题。他在1636年前往佛罗伦斯旅行,拜访了伽利略。【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 、“现代物理学之父” 、“现代科学之父”。】1636年他在巴黎加入了马兰·梅森等人的哲学辩论团体。从1637年起,他开始自称为哲学家和学者。
楼主:大梵天主 时间:2017-08-07 18:40:34
在巴黎
霍布斯最初有兴趣的研究领域是物体的运动原理,尽管他对这一现象有高度兴趣,但他却不屑以物理学的实验方式进行研究。他自行构想出了一套物理运行的原理,并且终身都在研究这套虚拟的原理。他首先写下了几篇论文阐述这套原理的架构,证明其原理在物理现象的运动上都是可以解释的-至少在运动或机械运行上可以解释。接着他将人类与自然界分隔开来,在另一篇论文里显示了哪些肉体的运动会牵涉到特殊的知觉现象、知识、和感情,以此证明人类的特殊之处。最后他在总结的论文里阐述人类如何形成和参与社会,并主张社会应该避免人们退回"野蛮而不幸"的原始状态。因此他主张肉体、人、和国家这三者的现象应该被一起研究。
霍布斯在1637年回到了祖国英国,当时英国的政治和社会局势动荡不安,霍布斯也无法再专心的进行哲学研究了。不过,在他回到英国的最初几年里所写下的论文集The Elements of Law里,清楚显示了当时他的政治思想还没有被大幅改变,一直要到1640年代英国内战爆发为止。
1640年11月,英国长期国会取代了短期国会,国会与国王间的冲突迅速恶化,霍布斯觉得他的著作可能会招致政治的迫害,因此很快便逃至巴黎,在接下来11年内都没有再返回英国。在巴黎他重新加入了马兰·梅森的辩论团体,同时期他也写下了一篇对于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沉思》一书的批评。
他也逐渐回复原先的研究工作,开始撰写研究的第三部分De Cive,并在1641年11月撰写完毕。虽然他最初只打算私下传阅,但这本书最后仍广泛流传。他接着重新着手研究前两个部分,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研究上。那几年里他除了一篇有关光学的短文(1644年)外便很少发表其他作品。他在哲学界建立起了良好的名声,并在1645年和笛卡尔等人一同被选出以调解有关化圆为方的学术争议。
楼主:大梵天主 时间:2017-08-08 14:48:50
作者:白乐天2019 时间:2017-08-07 22:23:12
这霍普斯先生和小祖龙克伦威尔是同时代的人物,不知道有没有交集
----------------------------------------------------
有啊。帮助克伦威尔的新生政权解决意识形态建设问题的(要不要集权—独裁),就是霍布斯。
霍布斯是后来复辟的查理二世的老师,“在法国混不下去的霍布斯在1651年冬天逃回了英国伦敦。他向克伦威尔政府表示归顺后,被允许在伦敦的福特巷过着隐居的生活,受到政府保护。”
大梵天主:2017-08-08 15:46:50
评论 白乐天2019:霍布斯的来历,师尊没有讲过。他的确是上天给克伦威尔派下来的帮手。看了下文便可知道。
楼主:大梵天主 时间:2017-08-08 14:54:33
【克伦威尔的意识形态建设】2016-12-15 廿氏春秋 摘自 互联网观察
引言:
新生政权都得解决意思形态建设问题,克伦威尔也不例外。帮他完成这件大事的人,居然是查理二世的数学老师,真是凌乱的世界……
正文:
清洗了长老派议员、镇压了国内起义、统一了英伦三岛,只是解决了表面上的问题。克伦威尔还需要面对的深层次问题,那就是关于其政权的意识形态建设问题。
历朝历代的新生政权的首要大事,就是意识形态建设问题,也就是俗称的“政权合法性”的问题。当年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的篡位者矮子丕平,为了解决合法性的问题,搞出影响欧洲上千年的“君权神授”;都铎王朝的开创者亨利七世,为了体现政权合法性,雇佣御用文人把前朝国王理查三世塑造成暴虐变态的暴君(中国各个朝代最爱用这招)。而这两个东西方屡试不爽的合法性建设大杀器对于克伦威尔来说,都不好使!克伦威尔在平等派的胁迫下,砍了查理一世这个'君权神授'的国王,君权神授这招显然不能再用了;把查理一世塑造成暴君也是不可能的,虽然查理一世不是一个好国王,但他却是一个好人,私人品德高尚,既不奢侈,又不淫乱,自从他死后,民间很多人更是将他奉为圣徒。把查理一世说成是暴君,那不是睁眼说瞎话吗?
更为要命的是,克伦威尔自己也陷入了思想上不能自圆其说的窘境。他前半生一直坚信“自由平等民主”的信条,并为此反对国王,出生入死。如今,他自己变成了手握军权以及最高国家权力的那个人,而且他的权力比当年查理一世可是大多了!
反了半辈子独裁者,现在,我,克伦威尔,变成了独裁者!
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克伦威尔被这个问题折磨得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就如同那个勇士斗恶龙的古老传说中,当勇士终于历尽千辛万苦打败了恶龙,解救了村子里的乡亲,却在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的头上长出了角,身上长出了鳞片,而背后拖着一条长尾巴。
楼主:大梵天主 时间:2017-08-08 15:00:11
可是,他能放弃权力归隐田园吗?不,不能!英国需要他,英国的人民需要他!而且他也不敢放弃权力,否则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为审判查理一世立下汗马功劳的荷兰律师多利斯劳斯,晚餐时在自己家里被保王分子刺杀。英国境内仍然到处都是保王分子,查理二世从英格兰的土地上跑掉就是明证。虽然已经征服了爱尔兰和苏格兰,但统治并不稳固,国外的敌人仍然在虎视眈眈,国内也不稳定,新生的英格兰共和国还十分脆弱,随时有被敌对势力颠覆的危险。
在克伦威尔因为手握烫手的权力而饱受内心的煎熬时,一本书给他帮了一个大忙,这本书的作者叫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年4月5日-1679年12月4日),曾经作为流亡中的查理二世的数学老师。在这个朋友转瞬就变成仇敌的动荡年代,仇人身边的人成为自己的恩人也不是太离谱的事。
霍布斯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创始人......他在1628年完成了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翻译...霍布斯认为,修昔底德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纪录清楚地显示,民主政府(雅典)很难维持长期稳定,并且无法战胜与自己实力相当的专制政府(斯巴达),他据此认为民主制度并不可取。
英国内战爆发后,霍布斯的兴趣渐渐转向政治学。在1647年至1648年之间,他短暂地作为流亡中的威尔士亲王(即位前的查理二世)的数学老师。大概也就在这个时期,他决定撰写一本书以阐述政府的重要性和政治混乱所造成的战争。经过艰苦地写作,这本书最终于1651年发表,名字叫做《利维坦,或教会国家和市民国家的实质、形式和权力》。这本书的封面描绘出一个戴着王冠的利维坦巨人,一手持剑、一手持仗,巨人的身体则由无数的人民所构成,令人印象深刻。
楼主:大梵天主 时间:2017-08-08 15:05:18
霍布斯指出:...社会是一群人服从于一个强大的威权之下,而每个个体将刚刚好的自然权利交付给这威权,让它来维持内部的和平、并抵抗外来的敌人。对于国家来说,这个威权就是国家主权,无论是君主制、贵族制或民主制(霍布斯较中意君主制),都必须是一个“利维坦”,一个绝对的威权。
...霍布斯提出的“自然权利”“社会契约论”比洛克和卢梭都早,但是他的理论却是为权威专制政府张目,与人类的美好愿望完全相悖,而洛克和卢梭的理论则完全迎合了人类的美好愿望。因此该书一面世,小清新们的玻璃心碎了一地,该书也受到恶评如潮。与此同时,另外一些人则不吝以最高的赞美献给该书,认为其道出了政治的真谛。无论是赞美还是诋毁,他的书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远远超出同时代的其他所有思想家。
霍布斯的本意是告诫大家,搞民主没前途,还是搞君主制靠谱!但是他的书生不逢时,如果早出现几年,赶在查理一世没死之前,说不定会得到保王党的大力推崇,但是如今英国执政的克伦威尔政府就是典型的权威政府,就是霍布斯所说的利维坦,他的书就好像专门是为克伦威尔辩护的一样。保王党人细细一读,恍然大悟:我们中出了一个叛徒!
不仅流亡的保王党人试图杀掉他,信仰天主教的人也对霍布斯的书大为震怒。这本书虽然拥护君主专制,但其理论归根结底基于“自然权利”,与天主教所主张的君王权力来源“君权神授”相悖,表面上肯定了君主制,但是实际瓦解了封建君主制的权力根基,基本可以理解为君主制的“高级黑”。在法国混不下去的霍布斯在1651年冬天逃回了英国伦敦。他向克伦威尔政府表示归顺后,被允许在伦敦的福特巷过着隐居的生活,受到政府保护。
山中蕉客:2017-08-08 17:07:22
看来霍布斯在西方政治体系中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提出“自然权利”,动摇了“君权神授”的君主制基石了。
大梵天主:2017-08-09 08:13:57
评论 山中蕉客:欧洲人事实上并不相信君权神授,英国人更不相信。他们提倡君主制乃是出于实用的目的。
大梵天主:2017-08-09 08:15:39
评论 山中蕉客:乔治·萨拜因在《政治学说史》中讲过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