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是谁?
发表于 : 2019年 5月 14日 16:54
「上帝」是谁?
很多人一定问过这个问题,也曾经跟朋友争论过这个问题,甚至争论到面红耳赤、交情断裂。而且,大部份人一听到「上帝」这个名词,就会联想到基督教。
首先,我们必须澄清,「上帝」是中华民族祖传、也是最原始的信仰,并非外来的名词。
「上帝」跟「属灵的天」和老子的「道」意思很接近,指的都是宇宙的创造者、万物的主宰。
1919年出版的圣经借用了「上帝」一词翻译「耶和华Jehovah」,从四书五经的观点来看,这个翻译非常符合中国正统文化的内涵。过去对用「上帝、或神」翻译「耶和华」曾经发生过争议,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先把这个问题隔开,等以后再来讨论。
到底「上帝」是谁,中国的古代经典怎么说呢?
先知们告诉我们:
“上帝是最伟大、至高的神灵,他是我们的依靠、主宰。”
《诗经》说:
上帝是皇,皇矣上帝:上帝是最伟大的、至高者(皇:代表最伟大、至高者的意思);
上帝是依:上帝是我们的依靠;
上帝是祗:上帝是我们敬畏的神灵(祗:代表虔诚、值得敬畏的神灵或圣灵也)。
《诗经注疏》,形容「上帝」是「天皇大帝,神之最尊者也,为万物之所宗,人神之所主」。
在这里,「上帝」很明确的被定义为「万神中最尊贵的神灵、圣灵,他是创造万物的宗祖,也是人类和万神的主宰。」
至於《尚书》,则认定「上帝」是祝福和惩罚的最高权威:
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
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
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惟时怙冒,闻於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
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天休於宁王,兴我小邦周。
由此可见,中国的先民们真诚地认为:上帝握有祝福和惩罚的最高权柄!
如今还悬挂在天坛的「皇天上帝」四个大字就是在表明:
在「天子、皇帝」之上,还有一位至高的统治者「上帝」,他才是真正的主宰。
换句话说,在「上帝」面前,那些独裁的「天子、皇帝」算老几?
“上帝是属灵的天,他是我们的父神”
「上帝」和「天」的关系,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困扰著中国人,可是大约在1500一1900年前,马融、郑玄、颜师古等学者在《十三经注疏》里分别说:
上帝者,天之别名;
昊天上帝,谓天皇大帝;
文祖,天也,天为文、万物之祖;
上帝者,天也;天,亦帝也。
当然,这里所说的「天」是「属灵的天」,有别於代表宇宙时空,如「今天、天地、天体、天气」等等我们平常惯用的「天」字,不过跟中国民间信仰所敬拜的「天公」意义上很接近。
按照上面几句话的时间次序来看,其实「上帝」和「天」的关系早在1900年以前马融的时代(公元79-166年,甚至更早在2500年以前尚书、诗经成书的时代)就已经有了一个很明确的答案:
「上帝」是属灵的「天」,属灵的「天」是「上帝」。
话说回来,华夏的祖先不但用属灵的「天」、「天公」,也用「天父」形容「上帝」,比如
《易经》说:「乾,天也,故称乎父。」
《尚书》说:「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由此可见「天父」的观念,也是出自中国先民的信仰,并非外来的名词!
上帝在中国古经里是「没有形象」的神灵,不能用偶像代替。
古时候天子崇拜上帝的礼仪就叫做「郊社之礼」,孔子曾经说过「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可见敬拜上帝,是多么重要的一件国家大事!
祭天崇拜上帝时,祭祀者除了献上珍贵的礼物之外(如牛羊),更重要的献礼则是恭敬、诚实、圣洁的心和光明磊落的德行,即:
「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敬事上帝;至治馨香,感於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既然祭祀以诚心为要,过份的夸张必有损社会风气。
要了解上帝的属性,最好的方法是把先秦的著作,尤其是四书五经、国语,以及它们的注解拿来仔细研读,而且要用交互参考(Cross Reference)的方式,才能领会其中的真意。
中国先秦的哲学自成一格,外邦传来的思想也许可以拿来参考,但是千万不能用有色的眼光,或先入为主的政治、宗教、迷信、或偶像崇拜的观念去解释,因为这样做不但容易误导,也容易扭曲!
很多人一定问过这个问题,也曾经跟朋友争论过这个问题,甚至争论到面红耳赤、交情断裂。而且,大部份人一听到「上帝」这个名词,就会联想到基督教。
首先,我们必须澄清,「上帝」是中华民族祖传、也是最原始的信仰,并非外来的名词。
「上帝」跟「属灵的天」和老子的「道」意思很接近,指的都是宇宙的创造者、万物的主宰。
1919年出版的圣经借用了「上帝」一词翻译「耶和华Jehovah」,从四书五经的观点来看,这个翻译非常符合中国正统文化的内涵。过去对用「上帝、或神」翻译「耶和华」曾经发生过争议,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先把这个问题隔开,等以后再来讨论。
到底「上帝」是谁,中国的古代经典怎么说呢?
先知们告诉我们:
“上帝是最伟大、至高的神灵,他是我们的依靠、主宰。”
《诗经》说:
上帝是皇,皇矣上帝:上帝是最伟大的、至高者(皇:代表最伟大、至高者的意思);
上帝是依:上帝是我们的依靠;
上帝是祗:上帝是我们敬畏的神灵(祗:代表虔诚、值得敬畏的神灵或圣灵也)。
《诗经注疏》,形容「上帝」是「天皇大帝,神之最尊者也,为万物之所宗,人神之所主」。
在这里,「上帝」很明确的被定义为「万神中最尊贵的神灵、圣灵,他是创造万物的宗祖,也是人类和万神的主宰。」
至於《尚书》,则认定「上帝」是祝福和惩罚的最高权威:
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
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
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惟时怙冒,闻於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
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天休於宁王,兴我小邦周。
由此可见,中国的先民们真诚地认为:上帝握有祝福和惩罚的最高权柄!
如今还悬挂在天坛的「皇天上帝」四个大字就是在表明:
在「天子、皇帝」之上,还有一位至高的统治者「上帝」,他才是真正的主宰。
换句话说,在「上帝」面前,那些独裁的「天子、皇帝」算老几?
“上帝是属灵的天,他是我们的父神”
「上帝」和「天」的关系,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困扰著中国人,可是大约在1500一1900年前,马融、郑玄、颜师古等学者在《十三经注疏》里分别说:
上帝者,天之别名;
昊天上帝,谓天皇大帝;
文祖,天也,天为文、万物之祖;
上帝者,天也;天,亦帝也。
当然,这里所说的「天」是「属灵的天」,有别於代表宇宙时空,如「今天、天地、天体、天气」等等我们平常惯用的「天」字,不过跟中国民间信仰所敬拜的「天公」意义上很接近。
按照上面几句话的时间次序来看,其实「上帝」和「天」的关系早在1900年以前马融的时代(公元79-166年,甚至更早在2500年以前尚书、诗经成书的时代)就已经有了一个很明确的答案:
「上帝」是属灵的「天」,属灵的「天」是「上帝」。
话说回来,华夏的祖先不但用属灵的「天」、「天公」,也用「天父」形容「上帝」,比如
《易经》说:「乾,天也,故称乎父。」
《尚书》说:「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由此可见「天父」的观念,也是出自中国先民的信仰,并非外来的名词!
上帝在中国古经里是「没有形象」的神灵,不能用偶像代替。
古时候天子崇拜上帝的礼仪就叫做「郊社之礼」,孔子曾经说过「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可见敬拜上帝,是多么重要的一件国家大事!
祭天崇拜上帝时,祭祀者除了献上珍贵的礼物之外(如牛羊),更重要的献礼则是恭敬、诚实、圣洁的心和光明磊落的德行,即:
「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敬事上帝;至治馨香,感於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既然祭祀以诚心为要,过份的夸张必有损社会风气。
要了解上帝的属性,最好的方法是把先秦的著作,尤其是四书五经、国语,以及它们的注解拿来仔细研读,而且要用交互参考(Cross Reference)的方式,才能领会其中的真意。
中国先秦的哲学自成一格,外邦传来的思想也许可以拿来参考,但是千万不能用有色的眼光,或先入为主的政治、宗教、迷信、或偶像崇拜的观念去解释,因为这样做不但容易误导,也容易扭曲!